@sven_shi:我刚看 “无特长家庭主妇适合做什么工作” 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想起以前听一位做媒体的老师讲舆论上的家庭主妇到底是什么。当时我听完就感觉媒体行业很多人真的就是装傻的高手。她当时讲了一个她的观察,就是普通家庭的家庭主妇首先是 “在社会上没有位置的人”。
这话非常难听。你慢慢花点耐心看下去。
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这女孩子是家里有钱,比如每个月有房子收租,那你工作不工作就是个人选择。她老公要是非常有钱,想办法搞定夫妻共同财产也比自己打工赚的多。北京上海一套体面的婚房价值 1000 万,你真搞定加个名字保证离婚能拿 500 万,打工几辈子都赚不到。
这些人远超大众,剩下的那些可能丈夫一个月就赚五六千块钱的普通工薪家庭,怎么会也有人做家庭主妇而且还很不少呢?
当时我们在讨论的是武汉的一个新闻。新闻里写的是一个女博士,毕业了为爱留在武汉做社工。评论转发里面都在劝说这个女孩子为爱放弃实在太不值得了。她就和我讲如果以女性向读者为主,新闻就要那么写。
但是你心里一定要非常清楚,这个女孩子是因为爱情去 “考” 社工吗?秘密其实在博士做社工可以免笔试。武汉那么多大学,她要是能在大学或者哪怕高中里面谋求一个老师的职位,她会去做月薪五六千,连编制都没有的社工吗?
因为专业太冷门,找不到对口工作。那年和她一起被录用做社工的,有四个博士,全都公示的。
这里面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巧妙的社会认知差异。大家觉得一个女孩子博士毕业了,肯定是有非常好的前途,她在武汉做社工,新闻里面就把她归因到她恋爱脑,是男朋友在武汉所以留在武汉做一份社工的工作。你那么一写,马上就能在网络上引发大众的共鸣。
而现实是什么?她为什么不做大学或者高中老师?为什么不做公务员?是不喜欢体制内,觉得做个社工更自由吗?
是这些岗位现在暂时没有她的位置。博士做社工可以免笔试,先作着,有空再去 “考” 个有编制的工作。
几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子会放着有编制的工作不做,然后做家庭主妇的呢?
你今天在中国,愿意做体力劳动的人,是绝对不会 “主动” 变成家庭主妇的。因为体力劳动的岗位太多了。我写到这里就想起前几天爆火的 21 岁单亲妈妈,她对着镜头讲自己跑快递就是月入七八千,比当地人均三四千的工资要多的多。
那么这些家庭条件一般,可能丈夫月入就五六千的家庭主妇,到底是什么人?
就是在社会上没有合适位置的人。她们不是不想工作,而是想要一份往往需要 “考试” 得来的工作。比如公务员,体制内单位。如果没有这份工作,丈夫的收入日子又够过,她们就会选择压缩生活标准,也不愿意去做体力劳动。
而且这群人在网络话题中尤其活跃。各大新闻媒体中她们的互动率要远比普通人多。那么请问媒体上写新闻的人懂了这些应该怎么去描绘这些家庭主妇?
“捧着”。
她们手里并没有太多的钱,能做体力劳动而不做,在家里做家庭主妇,原因是什么?是丈夫的收入给了她们一个避风港,她们不愿意做体力劳动。可是媒体上却要写她们是为了家庭牺牲,是丈夫绊住了她们的手脚,所以才让她们做不到理想的高度。
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那些家庭条件一般,又做家庭主妇的女性,原因是什么?是她们在社会上没有合适的位置,不是她们主动选择为了家庭牺牲所以才做的家庭主妇。我们国家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足以给普通家庭提供足够的保障的。
也就是说,你讨论她们该去做什么体力劳动,鼓励她们走出家庭,是在浪费你的时间。真愿意做体力劳动的人,早就去了。注册成外卖员或者做家政需要多少成本?
什么才能真正鼓励她们走出家庭,做你想的她们应该做的体力劳动?
不是她愿意或者不愿意,而是她老公失业了,她就会想着出来工作了。